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运用膜片钳技术研究植物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DPK)对细胞液泡离子通道的作用,发现它明显地激活液泡膜上一种电流方向与慢液泡(SV)通道电流相反的阴离子通道.用CsCl和GluK作通道阻断试验,结果表明它是一种Cl-通道,单通道电导约为30pS,不同于SV的50~100 pS.对它在细胞信息传导中的作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2.
四川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西部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代表,具有四川现存的较为完好的扁刺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华木荷(Schima sinensis)群系,该研究利用土钻法探讨了该群系内主要建群种扁刺栲标准木的细根分布及其碳氮特征。结果表明:(1)扁刺栲细根总生物量为173.62 g·m~(-2),其中活根生物量为135.29 g·m~(-2)。(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扁刺栲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和比根长呈下降趋势,0~30 cm土层所占比例分别为67.23%、69.53%、69.48%和57.20%;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和比根长均随细根直径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直径小于1 mm的根系所占比例分别为58.84%、52.59%和51.36%。(3)扁刺栲细根生物量、根长和表面积消弱系数β均随根系直径的增加而增加。(4)根系C含量在第Ⅰ土层中随细根直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其他土层则无显著差异;直径小于2 mm的根系C含量在第Ⅰ土层中显著低于其他土层,大于2 mm的根系C含量在各土层间的差异不大。(5)根系N含量随根系直径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N值则与之相反。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次生林地下细根的垂直分布及养分特征,为揭示该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及今后在该生态系统研究环境变化对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3.
分别采用海藻酸钠、明胶和壳聚糖为载体,并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包埋-交联和吸附-交联两种耦合固定化方法制备固定化锰过氧化物酶。探讨了酶的不同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的部分性能。与游离酶相比,制备的3种固定化酶最适反应pH分别由7.0降低到5.0、5.0和3.0,最适反应温度分别由35℃升高到75℃、55℃和75℃。3种固定化酶的耐热性都显著提高,其中用壳聚糖制成的固定化酶在pH 2.2~11的宽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酸碱耐受性。30℃连续测定6~9次酶活力,重复使用的3种固定化酶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将固定化酶应用在偶氮染料的脱色中,用明胶制成的固定化酶在静置和摇床条件下,以及用海藻酸钠制成的固定化酶在摇床条件下,均表现出与游离酶相近的脱色能力,并且在重复进行的摇床实验中,脱色能力未降低,反应前后的酶活力均没有损失。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利用Slit排斥导向迁移和丝素蛋白,探索建立简便可行、经济实惠、作用持久的神经元导向迁移模型新方法。方法:提取SD新生鼠海马组织,以专用细胞培养片体外培养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丝素蛋白、单纯Slit 2N和Slit 2N与丝素蛋白混合物组(以下简称混合物组),分别随机选择不同视野下50个神经元,用显微镜拍照记录胞体坐标及突起状态,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均距每个神经元100 μm处添加相应诱导物,共观察30 min,再次记录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性质及其阳性率。结果:单纯Slit 2N组和混合物组均可见突起向浓度低处迁移或弯曲,且长度有所缩短,空白对照组和单纯丝素蛋白组未见明显变化。突起变化的平均持续时间及平均长度差从大到小依次为混合物组、单纯Slit 2N组、单纯丝素蛋白组(P<0.05),单纯丝素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四组神经元MAP-2阳性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丝素蛋白对Slit 2N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迁移作用无明显影响,可有效减缓Slit 2N扩散速度,使作用时间延长,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建立三维神经定向修复提供有利的体外实验构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镍胁迫下产铁载体细菌对花生的促生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挖掘镍耐受性强、产铁载体活性高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研究镍胁迫下产铁载体细菌对花生的促生作用及其对花生吸收镍的影响。【方法】利用CAS(Chrome azurol S)培养基对花生根际产铁载体细菌定性筛选及定量测试获得产铁载体能力强的菌株,16S r RNA基因相似性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产铁载体细菌,并用含Ni~(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测试细菌对Ni的耐受性;通过花生盆栽实验,测试花生的株高、根长、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及镍含量来分析镍胁迫下产铁载体细菌对花生的影响。【结果】从花生根际分离筛选产铁载体芽孢杆菌5株,其中HSGJ1产铁载体能力最强,培养2 d后产156.56 mg/L的铁载体。HSGJ1对Ni~(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最小致死浓度为150 mg/L。在50、100 mg/kg的Ni~(2+)盆栽基质中,HSGJ1能够有效地促进花生的生长、增加花生的生物量及氮磷钾含量,并使花生根部和地上部分的镍含量降低。【结论】产铁载体芽孢杆菌HSGJ1是一株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可应用于镍污染农耕土壤的作物种植中,以提高作物在镍胁迫下的抗逆性,降低作物对镍的富集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宋芳  涂晨  朱濛  刘颖  骆永明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1):2557-2566
【目的】阐明紫金牛叶杆菌Phyllobacterium myrsinacearum RC6b及其诱变菌株对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的降解特征与代谢产物。【方法】以紫金牛叶杆菌RC6b为出发菌株,分别以蔗糖、葡萄糖和乙酸钠为外加碳源,优化共代谢降解条件;采用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NTG)对出发菌株进行化学诱变,比较诱变前后菌株对DPAA降解能力的变化,鉴定诱变菌株对DPAA的降解代谢产物。【结果】以DPAA为唯一碳源时,培养28 d后RC6b菌株对DPAA的降解率低于2%;分别添加蔗糖、葡萄糖和乙酸钠为外加碳源培养28 d后,DPAA的降解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14.08%、15.21%和15.05%;采用250μg/m L的NTG诱变后获得3株诱变菌,在以DPAA为唯一碳源培养28 d后,3株诱变菌对DPAA的降解率与出发菌株相比均显著提高,其中N-RC6b2对DPAA的降解率最高,达36.71%;代谢产物鉴定结果表明,诱变菌株N-RC6b2对DPAA的代谢产物中有单羟基化DPAA的生成。【结论】RC6b出发菌株难以直接利用DPAA为唯一碳源生长,外加蔗糖、葡萄糖和乙酸钠等共代谢碳源可显著提高菌株RC6b对DPAA的降解率;NTG化学诱变可进一步提高RC6b菌株对DPAA的降解效果,代谢产物为单羟基化DPAA。  相似文献   
108.
尹磊  祁克宗  宋祥军  涂健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2):3031-3037
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借助Ⅲ型分泌系统黏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然后跨越胞膜将特异性蛋白注入宿主细胞内,破坏宿主细胞内的多种信号通路,从而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及定殖。在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中,除了肠细胞脱落位点(Locus of entericyte effacement,LEE)毒力岛编码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外,在分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基因组序列时发现一个新的Ⅲ型分泌系统,大肠杆菌Ⅲ型分泌系统2(Escherichia coli 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 2,ETT2)毒力岛。研究显示,ETT2可能在大多数菌株中不具有完整的分泌系统功能,但是其对于细菌毒力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简要综述了大肠杆菌ETT2的基因特征、ETT2的分布与流行、ETT2的功能与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五加属植物白簕活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白簕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其关注度持续增加。白簕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咖啡酸单宁、多糖、皂苷、挥发油等;药理毒理活性研究表明,白簕的黄酮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已开发出白簕消炎喷雾剂、白簕含氟牙膏、白金复方冲剂、白簕透明香皂、白簕茶等保健功能性产品;且白簕不具有急性毒性以及遗传毒性。本文对近年来白簕活性成分的有关研究及其保健品开发现状进行综述,认为白簕作为药食同源材料,虽受到重视,但对其成分研究还不够深入,相关产品有待深入开发。  相似文献   
110.
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AAAH)家族是一类单加氢酶,包括苯丙氨酸羟化酶(PAH)、酪氨酸羟化酶(TH)和色氨酸羟化酶(TPH). 在辅因子四氢生物蝶呤、铁原子及氧存在下,分别催化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羟化反应. 多种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帕金森氏病以及神经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均与这类酶有关. 本文综述近年来对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家族蛋白结构功能、底物特异性、催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类酶的定向进化及功能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